齐鲁网8月30日讯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临邑智慧大棚进入“休眠期”,大棚的“休眠期”主要是指对大棚进行消毒,两辆消毒车、一名工作人员、不到一个小时,一百多亩的大棚就消毒完毕。
虽然大棚正在休眠,但给大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的“大脑”却一直在工作。“大脑”汇集大棚里跟种植有关的所有数据,监控着大棚中的上千个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室的工业电脑进行自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经智能分析形成自动化操作指令,输出给温室内的设施设备,比如开窗系统、垂直风扇、迷雾系统、锅炉加热管等,控制这些工艺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来将各环境因子调整到植物需求的最佳状态。
智慧大棚不单单是对大棚里面的整体环境进行调节,对单株植物也实现了全面监控,在植物的顶尖悬挂着气象盒子,盒子里面装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相当于给植株配上了一个体温表,能够实时的看到每株植物的一个状态。按照之前制定的“完美模型”,技术团队会对每一株植物进行对比,为它们打造各自的“营养套餐”。
最新一季的收获报告,临邑智慧大棚种植的番茄每平方的产量达到了75公斤,是传统温室的3倍以上。以这座大棚的技术为支持,临邑还将陆续建设7个智慧大棚,遍地开花的智慧农业将开启新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闪电新闻记者 王力华 梁金凤 临邑台 孙彦博
[责任编辑:杨凡、杨本敬、梁金凤]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4-268766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4-2687669,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