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了全年生产出优质的切花月季,就需要创造一个人为的环境,不管酷暑、严寒,月季都能旺盛地生长,这种生产设施就是温室。今天为大家介绍两种温室。
一、薄膜温室
这是一种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作为覆盖材料的现代化温室。该温室结构轻巧,跨度大,冬季采用热水管道供暖;夏季用遮荫网和强制通风降温。全自动滴灌系统,槽式无土栽培,并配有药液微喷器、硫黄熏蒸器等病虫害防治设备。
据可知,薄膜温室的结构有下列几种形式:普通的阿拉法型,适合温带气候;罗特型,锯齿型通风屋顶,适于温带、热带和其他炎热气候;阿伐利特型,专为非常炎热的热带气候而设计的,在屋顶上有固定式的通风口,即使雨季,也能保证温室内的空气持续流通。
此类温室在东非和中美洲应用已获得成功,它的结构能承受33.3米/秒风速的袭击。我认为覆盖的塑料薄膜要根据不同的作物进行专门设计,比如说粉红色薄膜就是为月季而设计的。
二、日光温室
这是我国民间普遍使用的节能型温室,最初用于冬季蔬菜生产,随着切花月季生产发展的需要,将其用于切花月季生产并取得了初步成功。日光温室白天完全依靠太阳光的照射,积蓄能量,晚上依靠保暖性能良好的后墙和严密的顶部覆盖物保持温室内温度。
设计、施工质量好的日光温室,冬天室内温度可比室外高15~18℃,也就是说,冬天室外最低温度为-5~-10℃时,日光温室内温度可达8~10℃,可以满足切花月季最低的生长温度要求。现将日光温室设计中几个主要参数介绍如下:
1、跨度、长度、高度
跨度指后墙内侧到前坡底脚的距离,一般为5~7米,过小不经济,过大对整体结构带来许多不利因素。长度主要由当地的环境而定,作为切花月季生产的日光温室,我认为以50~100米为宜,过短经济性较差,过长管理上不方便。高度指屋脊线高度,由后墙高和后坡高两部分组成。后墙高一般为2~2.5米,后坡高1.2~1.5米,总高度为3~4.5米。
2、后墙
后墙和侧墙是保证温室结构牢固和保温蓄热的主体,是日光温室投资最多的地方。墙体有夯实土墙(含草秸土墙)和砖墙两大类。
砖墙目前多采用中空式,中间空隙填充珍珠岩,增加保温性能。墙体厚度,以北京地区为例,土墙墙厚应在1.0米以上,砖墙以0.8~1.0米为好。
3、前坡
前坡的形式主要有斜面式和圆拱式两种。斜面角主要依太阳入射角来决定。根据测定,入射角0°~45°时,透光率变化不大,>45°时则明显减弱。以北京地区为例,从理论上分析,冬季坡面角最佳角度应为63°,较优角度为18°。因此,北京日光温室的坡面角在25°~30°间选择较为合适。
切花月季生产需要较高的净空,由于圆拱式前坡高,净空范围比斜面式前坡要大,所以我认为选择前者更为合理,但圆拱式结构一般都用钢筋焊接而成,其成本比简易的竹结构要高。
4、保温覆盖物
日光温室的保温覆盖物,主要使用草苫、纸被和二道幕。日光温室一般采用的草苦,是用蒲草和芦苇秆加工而成,一般规格为宽2.3米,厚3~5厘米,长6~8米。草苫覆盖一般可以增温5~8℃。纸被是用4~7层牛皮纸或水泥袋纸缝合而成,覆盖在草苫下面,覆盖纸被可增温4~6℃。二道幕就是在温室内部再覆盖一层较薄的塑料膜,可以升高温度2~4℃。
三、对薄膜温室、日光温室的看法
近年引进的薄膜温室,由于结构轻,在设施上所花销的费用比其它的温室低得多,加上薄膜密封性能好,又能透过对月季生长有利的紫外线,又有先进的滴灌技术和其他生产技术。因此,我们的薄膜温室,在秋、冬、春三季都能生长出高质量的切花月季,成为我国切花月季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的一个好方法。目前日光温室仍是我国北方冬春两季切花月季生产的主要方式。
日光温室不但修建价格低,而且太阳能可以被充分利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但目前日光温室尚存在的问题是:墙体设计施工和前坡覆盖物应提高质量,使冬季温室内温度进一步提高;应选用低温性能好的切花月季品种,以提高冬季产花能力;尽量采用圆拱形前坡,以提高温室前部的净空;应有一定的暖风供应设备,以提高月季对连阴天、严寒,霜霉病的抵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日光温室结合地热供暖是最佳的方案。
我认为如果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并且抓好土壤改造、苗木生产和技术培训几个环节,日光温室完全可以生产出优质、低成本的切花月季。
我国冬季寒流频繁,对长江流域,甚至广东等地的切花生产影响很大,因此推广保护地生产势在必行,而最简单的生产形式就是塑料大棚。联幢式大棚的出现实际上是适应了切花月季规模生产的需要,是中国式塑料薄膜温室的雏形,必将得到我们的广泛重视和运用。
总结:从我的分享当中,大家应该对这两种温室栽培类型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最好的温室就是薄膜温室,日光温室也是可以进行的,但是要克服有一些问题,才能很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