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葡萄观光采摘、温室促早错季栽培
王道瑛 陈文朝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 葡萄体系 ) 专项资金( CARS — 30 — 4 )资助。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葡萄生产规模迅速增大,造成全国大背景下葡萄尤其是鲜食葡萄市场持续低迷。针对此,怀来县充分发挥邻近京津的区位优势,发展葡萄观光采摘、温室错季栽培。目前,作为试点单位先后发展起来的设施葡萄种植涉及5 家专业合作社(众诚、惠农、梦圆华、海科、李官屯)和 1 家城投公司,全县发展日光温室 230个,连栋温室 10 个,面积 500 亩,效益显著,技术成熟,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力。 下面,我们就适合怀来设施葡萄发展的配套技术进行了总结提炼,分享给果农。
1 示范点基本情况
示范点之一选择在怀来县桑园镇李官营村怀来惠农设施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现已发展40 个日光温室,品种有夏黑、维多利亚、月光无核、惠农( 1 、 2 、 3 号)、春光、蜜光、阳光玫瑰、宝光等 10 多个。地力中等或偏下,沙壤土,室内面积 1 亩,产量控制在 1 250 kg 左右,亩纯收益 4万 ~5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 品种选择与苗木栽植
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应选择需冷量小、自然休眠时间短、自花结实能力强、粒大、穗紧、色艳、品质好、耐贮运、易形成花芽、花芽着生节位低、早果性好(第 2 年就可以结果)、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和抗病性均强的早熟品种。 下面以 5年生夏黑为例,介绍其设施栽培技术。
温室内栽植按东西行向, 每室 2 行, 株距0.5 m 。 前行距室前底角 0.8 m ,采用棚架,向北爬蔓;后行距北墙 1 m ,采用篱架。 300 株 / 室。 采用大沟整地,壮苗栽植。 栽前按规划设计的行距挖宽、深各 1 m 的栽植沟,沟底填入 15~20 cm厚的碎玉米秆, 然后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6 m 3 、 10-20-15 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30 kg ,与表土拌匀后填入栽植沟,并浇透水沉实。 苗木选用 2 年生优质壮苗, 10 月下旬栽植, 栽后设施内温度保持在 0 ℃ 左右, 翌年 2 月上旬揭苫升温。
3 肥水管理
3.1 施肥 栽后第 1 年,萌芽期每室施 4 kg 尿素,新梢长到 40 cm 时开始追肥,每隔 50 天施1 次高氮中磷低钾三元复合肥,施肥量 50 g/ 株。结合病虫害防治, 叶面喷 0.3% 磷酸二氢钾 2~3次,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形成。 早秋施基肥,每室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5 m 3 ,加 10-20-15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 kg ,再加 10 kg 木美土里生物菌肥 ( 地衣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 ≥1 亿个 /g ,以下同 ) 。 以后每年早秋施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肥量标准是每生产 1 kg 果施 2 kg有机肥,同时每亩施 25 kg 过磷酸钙加 10 kg 木美土里生物菌肥。 各种肥要充分拌匀,开深、宽各 40 cm 的沟,与土拌匀后施入。
栽后第 2 年及以后, 在温室升温后、 萌芽前,每亩施磷酸二铵复合肥 50 kg ;果实发育期需肥量较大, 果实膨大期追施 25-15-5 高氮中磷低钾三元复合肥 50 g/ 株;果实着色期追施中磷高钾二元复合肥 50 g/ 株。 从幼果期开始,每隔 7 天喷 1 次 0.3% 尿素加 0.2% 磷酸二氢钾,共喷 3 次。果实采收后注意保护叶片。结合修剪及时施肥,促进枝芽充分成熟,每亩施低氮中磷中钾三元复合肥 50 kg ,混加生物有机肥,数量不可过多, 并喷 0.3% 尿素加 0.3% 磷酸二氢钾,隔7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
3.2 灌水 灌水应根据土壤、气候和植株生长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一般在每年越冬休眠及开始升温时各灌 1 次透水,以后于花前、花后、浆果膨大期、 浆果着色期及果实采收结束并修剪后结合追肥灌水。
4 温湿度调控
4.1 温度调控
1 )休眠期温度调控。 秋末落叶修剪后,于10 月末扣膜,盖草苫。 此时白天温度仍较高,需放下草苫遮光,夜间揭苫,并打开通风口,让棚室温度降低,促进葡萄提早休眠。 当白天棚内温度降到 0~7 ℃ 范围时,葡萄即进入休眠状态,可不再揭苫。 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葡萄品种需在0~7 ℃ 经过 1 000 小时左右 (30~40 天 ) 通过自然休眠, 12 月下旬即可揭苫升温。 用 20% 石灰氮液涂抹葡萄芽体,可使冬芽萌发整齐,提前 15~20 天发芽。
2 )催芽期温度调控。 缓慢升温,揭苫升温不可太急,第 1 周只需揭 1/ 2 ,第 2 周后才可以全揭。 揭苫升温第 1 周实行低温管理,白天温度由10 ℃ 升至 20 ℃ 并保持在 20 ℃ ,夜温保持在 5~10 ℃ 。 1 周后白天保持 20~25 ℃ ,夜间保持 10~15 ℃ ,直至萌芽。 如催芽期温度急剧上升,会导致萌芽不整齐。 一般 2 月 5 日左右萌芽。
3 )新梢生长期温度调控。 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 ,不能超过 30 ℃( 否则易造成徒长,叶片薄、节间长、花序退化 ) ,夜温保持在 15 ℃ 左右。
4 )开花坐果期温度调控。 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 ,夜温保持 16~18 ℃ ;幼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5~28 ℃ ,夜间保持 15~20 ℃ ;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5~30 ℃ ,夜温保持 18~20 ℃ 。
5 )果实着色至成熟期温度调控。 白天温度控制在 25~30 ℃ ,夜间保持 15 ℃ 左右,增大昼夜温差,以利于果实增糖着色。
一定要注意, 上午温室内尽量保持较高温度,使顶部露水雾化,增加透光性;夜间温度应保持在 15 ℃ 左右,不要太低,尽量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降低霜霉病发生概率,阴天要注意通风。
4.2 湿 度 调 控 催 芽 期 湿 度 可 达 到 80%~90% ,如果湿度不够可往植株上喷清水,以利于萌芽。 开花前新梢生长期湿度应控制在 60% 左右,花期控制在 50% 左右。 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应控制在 50%~60% 。湿度调控通过开关通风孔进行,若开花前后湿度不易下调,可在棚室内铺黑色地膜。 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以降低棚室湿度。
4.3 光照调控 选用无滴、透光性好的塑料薄膜, 并经常清扫棚膜上的尘土。 夏剪时,按0.5 kg 果留 25 片功能叶的比例调整叶果,保证2 个梢养 1 穗果。 在果实开始上色时,可在棚架下铺设反光膜,使果穗着色均匀,提高品质。 同时也可进行二氧化碳气肥的施用。 采果后立即撤掉棚膜,恢复自然光照,提高光合效率。 采果后为保护好叶片, 每 15 天左右喷 1 次杀菌剂,加入 0.3% 磷酸二氢钾,共喷 3~4 次,保护性及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果实着色期及时摘除 3 个月以上的老叶,以及过密的枝叶, 尤其是果穗周围的老叶。
5 花果管理
5.1 摘心与留穗 一般 3 月 15 日开花。 摘心一般在花前 5~7 天进行。 结果枝在花序以上 4~6 片叶处摘心,同时去掉花序以下全部副梢。 营养枝一般留 8~10 片叶摘心。对生长势强的结果枝,于花前在花序上部留 5~6 片大叶摘心,可有效提高坐果率。 花前 5 天用 0.3% 硼酸或 0.2%硼砂溶液喷叶片和花序, 可提高坐果率, 增产20% 左右。 花序露出后,尽早疏除多余花序。 强壮结果枝留 2 穗,中庸枝留 1 穗,弱枝不留穗, 2年生葡萄每株留 4~6 穗。
5.2 生长调节剂处理果穗 第 1 次在终花期至生理落果前(始花第 6~10 天), 用赤霉素25 mg/L 处理,能起到良好的保果作用。 第 2 次在果粒黄豆大时 ( 始花后 20~22 天 ) ,以药液浸蘸果穗 3 秒,以增大果粒。
在促早栽培中, 为提高果品质量必须要控制产量,每亩产量应控制在 1 500 kg 以内,产量过高不仅影响质量,而且易形成大小年。 一般 6月 10 日左右充分成熟上市。
6 生长季修剪
1 )副梢处理。 对于花前或花期摘心后营养枝发出的副梢,只保留枝条顶端 1~2 个副梢,每个副梢上留 2~4 片叶反复摘心, 副梢上发出的二次副梢只保留顶端的 1 个, 并留 2~3 片叶摘心,其余二次副梢长出后立即抹去。对结果枝发出的副梢,位于花序下部的抹去,位于花序上部的留 2~3 片叶摘心, 副梢上发出的二次副梢只在顶端保留 1 个,并留 1~2 片叶反复摘心,其余全部除去。
2 )生长季新梢绑蔓。主要以弓形绑蔓为主,促使新梢基部芽眼充分分化。 葡萄采收后及时修剪,主要是疏除瘦弱结果枝和过密枝,以促进结果母枝充分成熟、成花,这是稳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落叶后采用短梢修剪,准备进入休眠。
7 病虫防治
发芽前,喷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植株残留病菌和虫卵。
生长前期, 如果棚室内湿度过大、 温度较低,易感染灰霉病,一定要注意花前花后防控好灰霉病,可采用熏烟法防治。一般每亩用速克灵烟剂 250 g ,于傍晚闭棚熏蒸。
生长后期,如果棚室内湿度大、温度较高,易感染霜霉病、白腐病,可采用喷雾法防治。 防治霜霉病的药剂可选用 50% 烯酰吗啉 1 500 倍液、 60% 百泰 1 200 倍液或 66.8% 霉多克 800 倍液。 防治白腐病的药剂可选用 50% 腐霉利1 000 倍液、 25% 阿西米达 1 500 倍液。
近成熟期, 喷 2 次 40% 嘧霉胺 1 000 倍液防治灰霉病。